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船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小说。课文叙述了哈尔威船主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汽船剧烈撞击时,冷静自若,指挥60名海员平安脱险,本身却屹立在船主的岗亭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赞美了哈尔位船主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力。小说按“遇险—自救—殉职”的思绪睁开故事背叛,“遇险”是因由,“殉职”是了局,着力形貌的是船主哈尔威船主怎样冷静自若地指挥人们乘救生艇脱险自救,体现了船主崇高的“忘我”精力。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便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体现哈尔威船主的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巨大精力。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这一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文是本册第二单元中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忠于职守、大爱无疆”。学生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又是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以读促悟,理解感悟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精神和人性美。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课时
(一)、初读指导,扫清朗读障碍。
(二)、理清文脉,按提纲“遇险----自救----殉职”给全文分段。第一段是1、2自然段;第二段是3----28自然段;第三段是29----30段。
第二课时
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设计理念与思路: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一课时,学生们通过学习,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能够理解文章的脉络,对哈尔威船长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让他们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课做好铺垫,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根据学生地回答板书:遇险----自救----殉职
(二)、明确任务,学有方向。
根据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任务,课件出示学习任务:“诺曼底号客轮是在怎样情况下被撞的?碰撞后的情况怎样?哈尔威船长一共下达来几次命令?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读一读课文,画一画句子,做一做批注。”
设计理念与思路:让学生学有目的,学有方向。
(三)、品词析句,体会精神
1、学生根据上面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设计理念与思路:《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教学理念,研读文本就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了,学生在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之后,让学生再去读一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写一写自己的体会或感悟,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在学生充分学习之后,进行反馈交流。重点与学生讨论以下段落语句:
(1)、研读第一段,感受“危急”
指名说说诺曼底号客轮是在怎样情况下被撞的?碰撞后的情况怎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千钧一发。
指导朗读本段——开始时语调平缓、轻快,后来要用急促、紧张的语调读出情况的万分危急、千钧一发。
(2)、研读第二段“救援”部分,感受船长“舍己救人”
交流: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达来几次命令?
学习第一道命令:
课件出示第3小节: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说说从这道命令中你读懂了什么?(这一句中的“吼”字,能体会出船长在大难临头时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妇女先走,60人全救出去”可以体会出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及舍己救人的形象,使学生进一步丰满船长舍己救人的精神)
而后,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哈尔威船长的这种精神是通过什么描写来体现的呢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从而渗透了本文的写作特点。)
课件出示第4小节: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问题:他真的忘记自己了吗?(也许他真的忘了自己,也许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无论他忘记自己没有,现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把60人全部救出去。)
指导朗读3、4节——读出船长临危不乱、忘我的精神。
学习第二道命令:
课件出示:“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问题:为什么要下达开枪的命令?这个问题不急着让学生回答,先问学生这道命令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人们急于逃命,秩序难以维持,场面非常混乱。)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小艇会翻,诺曼底号上的人们将全军覆没。)所以哈尔威下达来这样一道命令: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讨论:同学们想象一下,大副会开枪吗?学生可能会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不会,因为船长的职责是救人,他在下第一道命令的时候说“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二是认为会开枪,因为当时场面非常混乱,为了控制局面,为了杀一儆百,保证让更多的人逃生。”
问:此时,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通过上面的分析,哈尔威船长指挥有方,镇定自若,忠于职守的高大形象仿佛就出现在同学的面前。
再问:“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呢?”“语言描写。”再次渗透了本文的写作特点。
课件出示22小节:“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这一句,要学生体会在当时的情况下,船长是最高的权威,具有组织 ……此处隐藏13868个字……、“胡说”等词语的加入,两人的语速逐渐变快,语气逐渐变重,最后,感情激昂,互不相让,师生“辩斗”结束,教师请学生评价。又如引领朗读,“一儿坚持曰“、一儿不服曰”、“一儿争辩曰”、“一儿反驳曰”、“一儿拍着胸脯曰”、“一儿跺着脚曰”等等,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的辩斗越来越激烈,最后发展到指手跺脚,互不相让,场面热烈,使得这种形象感不断地立体化、生动化、细节化,两个可爱的古代“小儿”形象就这样被还原到了现代的课堂。
六、文言共生悟道理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具体反映到古文课,就是文言共生。待学生从表情到动作到语言读到酣畅淋漓时,放慢教学的速度,让学生从激情澎湃,诙谐逗趣中平静下来,抛出话题:从他们的语言、动作、表情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已进入角色,他们一定会说:我能感受到两小儿的天真可爱,我能感受到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二品“孔子不能决”。“孔子不能决也”只有6个字,给予学生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教学中,要利用空白,找准引发想象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为此,我让学生分别以“现代小儿”、“古代小儿”的身份,请教孔子,这一设计,既能活跃课堂,又能让学生对古文活学活用,有的孩子说:老师,您能说说我俩到底谁对呢?有的孩子一边作揖,一边说:先生,孰是孰非?出示句子,孔子不能决也。理解“决”“也”的意思,并让学生找出这篇课文中带“也”的句子,课件出示,读一读,体会古文的节奏和韵律。而后,让孩子说上几句带“也”的句子,如:多乎哉不多也。我乃齐天大圣也。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这一笑耐人寻味,或天真或讥讽或失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在这一教学中,我让孩子自由体味这一声笑,这一声问,孔子心里会在想什么?又会说什么呢?让孩子通过角色置换进入孔子内心,从而悟出孔子谦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超越了文本,超越了时空。
从这“辩”和“不能决”里,我们悟出了什么道理?孩子汇报以后,我相机导出学生要积累的名言,再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课文的感悟。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课文内容的升华,教学难点在此突破也是水到渠成。
四读古文积累运用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积累,为此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指导背诵,通过同桌背、指名背、全班齐背等方式,从而达到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
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让学生读中感悟,读写结合。我设计分组练笔,丰满文本这一环节,让孩子想象孔子、两小儿外貌及他们辩斗与不能决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想象以语言文字的形式物化出来,还原语言文字的形象,这样做既注重了积累感悟,又注重了实践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得到提高。
七、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此板书扣住关键词“辩”与“不能决也”来进行设计,其中艺术化地处理了“两小儿”与“孔子”,“辩”与“不能决”。强烈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两小儿的可爱、执着,圣人孔子的实事求是,此设计既突破重点难点,又富有艺术性。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0一、说教材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设问开头,通过写飞蛾拼命求生、香瓜子奋力生长和疹听自己心脏律动三件事的描写,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和善待生命,感悟出珍爱生命就要珍爱时间的人生道理。文章篇幅短,但句意深。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珍爱生命就要善待生命和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事例所隐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好奇好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采用启发引导法进行教学。语文教学,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朗读比赛,做到人人参与,照顾后进生,避免了朗读时优生的专利局面。
三、说学法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用自己的血汗换来的东西才会珍惜。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学法。教师出示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后再合作交流、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示交流。堂应不仅开放而有活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领略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程序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楚简略,整篇课文作者采用设问的写法,提问、例举三个事例、悟出道理。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为了使本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
导语“同学们,《生命生命》这一课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他能然诉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二)、出示问题自主探究
1、学生读文、找含相关的重点句子,自主解答问题。
2、小组长组织成员交流讨论,发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集体智慧,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全班展示交流
小组集体展示,交流对问题的答案和见解,生以“我认为”的语气汇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然后以“谁还有不同的看法”、“谁来补充”,有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平等的交流平台,和谐积极的交流气氛。教师完全充当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
(1)、文中那些句子能令人感觉到一股生命的力量?(感情朗读)
(2)、作者为什么回放了飞蛾?(及我为什么会震撼?)
(3)、你在捉蜻蜓活捉其他昆虫时,他们是怎样反抗的,这种反抗就是什么?
2、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思考练习:
(1)、找出文中写香瓜子生命力强的句子。(感情朗读)
(2)、一粒香瓜子令作者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3、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出示思考练习:
(1)、从听诊自己心跳的律动你知道了什么?
(四)、归纳总结拓展
作者从这三件事认识到了什么?
举例说“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的意思。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体现无限的价值?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