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5-22 13:48:10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新词。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指名朗读,初步体会情感。

4、同桌互读,将课文读正确。

5、集体朗读课文。

(三)学写生字。

(四)组词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练习卷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新词。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生字。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祖国妈妈的生日在哪一天吗?(板书:十月一日)

2、师:对了,十月一日就是什么节日?(国庆节)

3、师:你们真聪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欢庆》这一课(板书:欢庆),让我们一起再次体会国庆节喜庆、欢乐的气氛,好吗?

4、师:体会气氛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生字词,看谁读得最棒的。(出示课件生字词)

(1)生字词: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亿万、乐曲、祖国

(2)拼音连线。

zǔ ɡu? 欢庆 yì wàn 旗帜

huān qìnɡ 祖国 xiàn shànɡ 洁白 yua qǔ 奏起 ji? bái 献上

z?u qǐ 乐曲 qí zhì 亿万

二、感情朗读,体会气氛。

1、师:同学们真棒,生字都学会了。

2、教师过渡: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10月1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共同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普天同庆的时刻吧!(出示课件)

3、师:同学们,观看了这令人喜庆的画面,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欢乐......)好,现在我们就以喜庆、欢乐的心情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吧!(齐读、男女生读)

4、教师范读。

师:看同学们都读得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你们可以让老师来表现一下吗?(能)你们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用脑袋想象一下,等一会儿请你告诉老师,在你脑海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吗?

5、师:谁能告诉我,在你脑海里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学生反馈)

三、分句学习。

(教师随着学生说出的句子出示课件)

(一)学习: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1、师: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吗?(学生读)

2、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好像看见了田野满是丰收的景象!你们看到田野里有什么?(学生讨论、反馈)

3、师:田野里的果实上谁种出来的?(农民伯伯)

4、师:是的,农民伯伯把辛勤的劳动成果献给了谁?(祖国妈妈)。当他们为祖国的生日献上果实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兴奋)这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一种什么的感情?(出示课件:表达了农民伯伯( )祖国。)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吗?

5、师:对了,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课件:表达了农民伯伯(热爱)祖国。)

6、师:你能用农民伯伯的心情读读这句话吗?(学生读—比赛读)

7、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在这句话中你能找出哪个是动词?(献上)你能用动作来表示吗?(学生示范动作)

8、师:谁能加上动作,并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通过动作让学生了解“献上”这个词)

9、师:你能把这句话变变小魔术吗?

(出示课件):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田野献上。

献上。

(二)学习: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1、师:除了看到“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外,还有看到其他的吗?

2、师:(出示课件、图片、句子)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3、师:你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枫叶是什么颜色的?

4、师:看这么漂亮的枫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快乐)

5、师:你能带着这些心情,并加上动作读读这句吗?这句哪个是动词?(举起)

6、师:谁能读得更有感情?(比赛读)

7、师:你知道这里的“旗帜”是指什么?(枫叶)

8、师:你们真聪明,这里把枫叶比喻成旗帜,这个句子是什么句?(比喻句)我曾经教过你们比喻句,你能选出下面的比喻句吗?

(出示课件):1、天上的白云好像一只小狗。( √ )

2、小明的样子好像他的爸爸。( )

3、一串串葡萄好像美丽的宝石。( √ )

(三)学习: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1、师:除了看到“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外,还有看到其他的吗?

2、师:你能读读这句话吗?(学生读)

3、师:你听到小鸽子说什么吗?(学生讨论、反馈)

4、师:你能读出鸽子的心情吗?(比赛读)

5、师:老师曾经说过,鸽子是代表着什么意义?(和平、没有战争)

6、师:是对,有战争的国家是痛苦的,(出示战争图片)现在你们生活中祖国妈妈的怀抱里,觉得幸福吗?(幸福)

7、师:如果让你对祖国妈妈说一句话,你会怎样说?(学生讨论、反馈) (出示课件:请你对祖国妈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8、师:现在我们一起用热爱祖国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吧!(齐读)

(四)学习: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1、师:还有谁看到其他的?

2、师:(出示句子)你能读读这句话吗?(学生读)

3、师:大海也为祖国妈妈的生日奏起了乐曲,你们想听听是什么乐曲吗?(播放《生日快乐》《爱我中华》)

4、师:好听吗?这句里有两个相同的字,但是读音却不同,你知道是哪个字吗? (出示课件: yua (音乐、乐曲)

la (快乐、欢乐)

……此处隐藏7430个字……p>

3、 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古代文人哪一位?

A韩愈 怀才不遇文学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C董邵南 另寻高就发展

将上述你的观点 写成一篇小论文,下节课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第一节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我想只有学生形成了这种意识,才会在平常生活中自觉把自我的情与自然映照、类比、融合,才会在阅读中真正体悟“一切景语皆情语”,才会把“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运用于言语实践中。

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让学生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总体观。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主分两部分:一是让学生有个理性的认识——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是把人类的情分为情、理、志三种,每种配以古诗文和现代文实例,以实例让学生相信“一切情语都可用景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举抒情、喻理、言志三种抒情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

3、丰富学生自然文化底蕴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同上

四、教学过程: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1、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导入。图片猿人、现代人类社会)

科学家表示,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的。根据最新研究,这种名为棘鱼属的原始鱼类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自然通过长期进化,孕育出各种各样的生物,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物种。

人类由自然孕育,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2、人类社会只是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人类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甚至可以说,人类一切合理的道德准则、法令制度都是自然规律的延伸。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一类学说。因为人类来自于自然,所以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回归自然的渴望。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仕子处境困窘时,会有归隐泉林的意愿,这就有如落叶归根、游子思乡,痛极呼母般自然。自然大地,是人类的母亲。

(二)文学中的自然

历代文学作品都有大量自然景物的融入。文学就是人学,既然人类以大地自然为母,在文学作品中当然会有大量自然场景的融入。请看《诗经》《楚辞》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文学,每一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无不有借景以抒情、借物以喻理、托物以言志之作。可以说每一个文人雅士,都用一颗敏感的心,与自然万物沟通交流,并借以传情达意。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反过来也可说,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如果我们把人类的思想情意分为情、理、志三个方面,那么借景抒情、借物喻理、托物言志这三种抒情方式就正好对应人类的三种主要情意。也就说,人类的情意都可与景交相辉映。

1、借景抒情

又称寓情于景,特点是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特点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1)古诗文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本诗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诗人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提问:诗人心情如何?是如何表现这一心情的?这样表现心情与直抒胸臆比有何好处?

明确: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这是乐景写乐情。更具体形象可感,避免了苍白的抒情。

(2)现代文:《飘落心灵的秋叶》(附于学生资料)

提问:1、第②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第④段作者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是怎样悟出的?

明确:第二段:枯黄的树叶,扬扬洒洒,飘落在地,与作者失落、彷徨的情绪一致。起到了渲染氛围,烘托作者情意的作用。第四段作者明白了: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给你生存的暗示。梧桐叶与自己的命运十分相似;而那顽强生长的另一片小树叶,却启示我“应该振作起来”,这种启示使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2、借物喻理

作者心中有“理”,借物态以喻之;或是作者见到某景物,思考感悟到某“理”。

以下作品选择性鉴赏,重点鉴赏其一,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了什么理,如此喻理有何妙处。其余可只让学生说说其中悟到的道理。

(1)古诗文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名句格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现代文:《叶子的风姿》(附于学生资料)

3、托物言志

对物品进行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以下作品鉴赏时,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作者何种志趣,“物”和“志”有何相通之处。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用景语替代情语的效果总结

1、引发想像,再现形象,形成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含蓄隽永,意味无穷

(四)作业:

阅读《三种抒情方式经典作品》,完成后面的练习。

附:

板书设计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借景以抒情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借物以喻理

托物以言志

效果:1、引发想像,再现形象,形成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含蓄隽永,意味无穷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